Site menu:

nonin

Last updated

5-Jan-2014

無創測定血氧飽和技術

Dr Adrian Leung

專科醫生

引言

沒有血液供應的腦部不出一分鐘就不能正常運作。缺氧數分鐘就已經會引致死亡。較幸運 (可能是更不幸) 的個案更會導致病人成為植物人。可見,氧氣和血液的供應對人體組織的正常生理活動至為重要。
人體內的血液通過心臟泵過肺部,還原血紅蛋白(Hb) 與肺泡中的氧氣結合變成了 氧合血紅蛋白(HbO2),只有約2%氧溶解在血漿中。這些血通過動脈系統一直到達微絲血管。在微絲血管中,氧合血紅蛋白 釋放氧,作組織新陳代謝用。氧合血紅蛋白 釋放氧後還原為 還原血紅蛋白。最後血液經靜脈系統回流到心臟,開始下一輪的循環。
蘋果的顏色是紅色;橙的顏色是橙色;鮮血暴露在空氣中是鮮紅色;窒息的病人是紫藍色的。這些是基本常識。其基本的原因很簡單,例如蘋果,它的表皮把大部分的光線都吸收而只有紅色的光線被反射出來,所以它看來是紅色。
同樣原理,血紅蛋白 在有氧及沒有攜帶氧氣的情況之下有不同吸收光線的特質。氧合血紅蛋白 還原血紅蛋白 在可見紅光、紅外線區(600nm~1000nm)吸收光譜特性差別最大,所以使用紅外光譜法能夠成為測量組織中血液氧成分的一個簡單但可靠的方法。利用光譜學方法對血液氧成分進行測量計既不會對身體做成創傷,檢測又安全可靠、同時亦具有可以連續實時監察的優點。因而具有廣泛的臨床研究與應用範疇。

 

紅外光譜血氧計發展歷史

利用氧合血紅蛋白和還原血紅蛋白獨特的光譜吸收特性測量人體血氧飽和度,可以追朔到1940 年。當時,Millikan 發表了可以從 前額 無創傷測量動脈血氧飽和度的原理。之後許多研究者如Brinkman、Wood、Sekely、Tait 等都對 無創傷測量動脈血氧飽和度 的裝置進行了研究。直到1964 年Shaw R 研製出HP 47201A 型耳血氧計,它是一種八波長自身調整(self-calibration) 血氧計。因為它不須要人手重覆地調校,所以成為第一種獲得臨床廣泛應用的血氧計。這種血氧計雖然實用及準確,但是它笨重、價格昂貴且極易損壞。這些缺點限制了血氧計的進一步廣泛應用。70 年代Takatan 應用發光二極管(LED)和光電三極管研製出一種皮膚和組織反射型血氧測量裝置。然而這種反射型血氧測量裝置依舊笨重且價格昂貴。進入80 年代,脈搏血氧計出現。這種儀器從指尖或耳垂測量透射光。它假設透射光被吸收的變化完全是由動脈搏動產生 (因血氧改變並不能在數毫秒內出現),並由此計算動脈血氧飽和度。隨著生產技術的改善,動脈血氧定量計逐漸進入了工業生產階段。如今, 動脈血氧定量計已成為臨床必備的儀器。

 

現有紅外光譜無創傷血氧計的基本原理

脈搏血氧定量計所用探頭類似於圖示使用時探頭套在指尖上。上壁固定了兩個並列放置的光二極管,發光波長分別為660nm 可見紅光和940nm 紅外線。下壁有一個光電檢測器將透射過手指的可見紅光 和 紅外線 轉換成電信號 (A/D converter)。它所檢測到的信號越弱,就表示光信號穿透指尖時,被那裡的組織、骨骼和血液吸收的越多。

oximetry

透射式脈搏血氧計探頭示意圖

在測量指尖的光吸收量時人們注意到指尖的光吸收量應包括血液總量(動脈血、靜脈血) 及非血成份(皮膚、骨骼,及軟組織等)。非血成份不會隨脈動過程而變化,而血液總量卻會隨脈動過程所引起的血液流入流出而變化。因此非血成份對光的吸收量是不應該改變的,換言之,吸光量的變化完全是由脈動做成。
假定光吸收量的變化是完全基於動脈搏動而令血液總量改變所引起,我們就可以從光的總吸收量中減去固定成份,用餘下的浮動改變成份進行分光度分析,計算出動脈血的氧飽和度。

現代脈搏血氧定量計根據以方程下式計算出動脈血氧飽和度:
SaO2=k1R2+k2R+k3
上式中k1、k2、k3是經驗常數,而R 是在某個很小的時間間隔上,兩種光電信號幅度變化量之比,即R=$RED:$IR

公式中經驗常數是通過進行正常人缺氧實驗以獲取的。將健康志願者吸入空氣混合惰性氣體,同時量度由脈搏血氧定量計計算飽和度及採血記錄真正血氧值就可以獲得各個水平的血氧飽和度數據庫。之後,我們就可以通過回歸分析的方法得到經驗常數值及經驗標度曲線。
由於光電信號的脈動規律是和心臟的搏動一致的,因此檢測出光電信號的週期就能確定出脈搏率。

 

脈搏血氧計脈搏血氧計的臨床應用

如今,脈搏血氧定量計已得到臨床承認並廣泛應用於手術室、監護室、急救病房、運動研究和睡眠研究中。
在手術室、急救病房中脈搏血氧定量計可進行連續血氧飽和度評估監測,對危急病人特別有用。
至於那些需要連續輔助氧療 (oxygen therapy) 的病人,我們亦可根據脈搏血氧定量計來決定氧氣的供給量。
對有慢阻性氣管 (COAD) 或 睡眠窒息症 (OSA) 的病人,夜間氧飽和度會較低,可能需要血氧定量計進行睡眠氧飽和度測試。
再者,由於現代脈搏血氧定量計可迅速反映血氧量,故任何病因有可能引致呼吸暫停、心率減慢或加快、以及氧合改變等均應使用脈搏血氧定量計作持續監察,這樣才可及時發現危險。 oximeter

 

脈搏血氧計的局限性

雖然脈搏血氧定量計深受臨床專業醫療人員歡迎。但是在實際應用中,脈搏血氧定量計卻存在著一些問題。由於採用雙光束測量方法,脈搏血氧定量計不能補償血液中異類血紅素以及其他色素的影響如HbCO、HbMET、膽紅素等。這些物質會吸光,所以它們的的存在往往令脈搏血氧定量計評估過高或過低。
朗伯 - 比爾定律 (Lambert-Beer Law)忽略組織和血液散射特性對入射光的影響。利用朗伯比爾定律計算SaO2的脈搏血氧定量計即使採用經驗研究確定係數 (experience quotation) 的方法去嘗試消除組織和血液散射特性 對結果的影響,依然未能百分百解決問題。
又例如鐮形紅細胞貧血症病 (sickle cell anaemia) 和地中海貧血症 (Thalasemia Major) 病人,因為他們具有異常血紅蛋白濃度或血紅蛋白結構異常,脈搏血氧定量計測得的SaO2誤差亦較大。
脈搏血氧定量計在以下情況測量SaO2的誤差也會比較大,例如血壓偏低,血管收縮以及肢體不停震動的情況下。
至於採用平均技術增強測量的準確度和抗干擾能力的脈搏血氧定量計,雖然準確度增加,但是反應會比較慢。
一般脈搏血氧定量計採用透射原理,所以只能局限於能夠透光的肢體部分,例如手指尖和耳垂等。現在亦有部分脈搏血氧定量計使用反射原理,但是精度常不如透射型脈搏血氧計。
綜合以上所述,血氧值的動態變化絕對能反映真實的血氧狀態變化情況。然而脈搏血氧計測量SaO2的精確度有限,當血液含氧量介乎於 75-100% 之間,誤差率只有 2-3%。但是由於血液氧氣分解曲線在血液含氧量低過 70%時,氧氣快速溶解,氧氣分壓會大幅度改變。所以當血液含氧量太低的時候,利用脈搏血氧定量計測量血氧誤差更大,數值會變得沒有意義。當臨床需要精確估計病人血氧狀態時,仍需採取有創的血氣分析方法。

 

結束語

可以看得出,利用紅外光譜血氧測量法作無創測量血氧飽和度,無論在理論或臨床應用方面已十分成熟。即使它的測量還未能百份百準確,但是在大部分的臨床情況下由它所提供的數據絕對值得參考。再加上它的檢測方法沒有創傷性,亦能持續地提供實時資訊,它的應用無礙大大保障病人的安全。由於脈搏血氧定量計已有大量生產,這種儀器的售價已是絕大部份醫療機構甚至個人能夠付擔。所以我們相信日後這儀器會成各個醫療機構,老人院以及運動中心的一件必須器材。 pulse oximeter